今天,我们跟随北京市特级教师闫老师的步伐,穿过蔷薇肆意生长、攀援过墙的小道,被青木的芬芳萦绕,在政治和经济学的世界里飞翔。
课前,闫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学生在清华自招中取得优异成绩,但是最终却没考上清华。通过这个故事,闫老师想告诉我们,严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严谨,正如她在课堂中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宗旨其实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课堂中,闫老师讲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新课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如何学习新课标?学科素养如何养成?闫老师都做了详细解答。她将经济学与政治这一学科相结合,强调认同政治的同时,也指导我们并与我们交流。尤其是关于政治认同,什么是政治认同呢?就是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以及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学习政治,确实是需要政治认同的,这不仅是老师的教学任务,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但如何养成这种认同呢?需要真正的认可,发自内心的赞同!这也正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下午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政治新课标的第一单元,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在学习中不一定要强化记忆,可以以导图的方式,形成记忆网,这样便于我们更加高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晚上我们与助教们进行了一次亲切深入的学习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助教们积极回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科,老师们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习惯。我也向张静小姐姐提出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在学习中遇到过瓶颈嘛?是如何解决的呢?我其实一直很恐慌,我怕有一天会记忆力衰退,会无法持续创新、无法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张静老师马上回答:有。我感觉特别激动!包括她后面所说的“玩就要玩得尽兴”“别人的学习方法再好我也不可能会用”之类的观点,我也觉得和我的情况特别像。
谢谢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现场和我一样得到答案的同学不在少数,以至于提问环节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我们总说老师是园丁,是指路的灯塔,那么这些年轻的老师们,就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是朋友,更是在前方拉我们一把的摆渡人。在这里,我要对我们的助教老师,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橘色的路灯点亮了前行的小道,清冷的白月光不见踪影,好像都化成明亮的路灯,留给我们这些前行的旅人一树清辉和一整个夏夜的清风……
最后,以《48小时》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永远不要怀疑,你正经历着生命中最好的时刻……
(董雨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