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寿县一中吴瑜、梁琴、方艳三位教师前往江城芜湖,参加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进行观摩学习。
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已成功举办12届,论坛旨在推动长三角区域性语文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合作交流,提升长三角地区中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
本届论坛聚焦“文学鉴赏与语言表达”主题,安排了专家主题报告、名师现场展示课、专家评课等内容,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紧张而又丰富的交流碰撞。来自长三角地区和其他省市的1300余人参加本届论坛。
23日上午9:00,研讨会在夏中义教授的《大师创作与学子写作》的报告中拉开帷幕。夏教授从知、情、意三个角度解读大师们的作品,阐明了童年回忆、青春伤痕、自我体验是大师进行文学创作等素材来源,提醒中学语文教学在指导学子写作时,也应该尊重学子的童年回味——只有发自于内心的天真、纯洁、美好的审美体验,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3日下午,研讨会的10节展示课分初中和高中两个会场同时进行。
高中组: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唐春山执教《月夜在青州西门上》;浙江宁波市慈溪中学欧阳凯执教《窦娥冤》;上海市延安中学申龙执教《变形记》;安徽淮北市第一中学谢飞执教《论语·论“仁”》;南京市语文教研员徐晓彬执教《登高》。
24日上午,章新其、邓彤、黄华伟、俞晓红四位专家分别对初高中展示课进行了评课。黄华伟教研员在评课中强调现在的课堂学习方式除了“授受式”“问答式”,更要考虑“任务式”,与此相应,教学主体应实现由教师主体(知识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主体、主导)到学生主体的转变。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思考:学生收获了什么?学生的收获是这堂课上获得的吗?学生的收获中教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基础为起点,以语言表达为方向。
陈国安教授做了《文字 情感 审美 文化——回到文本的语文课》的报告。陈教授阐释了文本细读的三个维度——生态、心态、形态,声音、辞色、情境,传播、审美、思想。深入剖析教师细致钻研文本、引领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陈教授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诵读感染力强,演讲生动幽默,博得阵阵掌声。
论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对于语文教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教师要不断钻研教学,参与教学研讨交流,方能促进自我提升;学校要坚持强化教研风气,方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