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名单公布,我校毕文柱、许秉文两位同学获得安徽赛区一等奖。在此向两位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并向精心指导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毕文柱

许秉文
据班主任张杰老师介绍,毕文柱和许秉文两位同学在全国化学奥赛初赛中斩获省一等奖,虽然令人欣喜但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因为两位同学不仅具有众多优秀学生应有的优秀品质,如:勤学、善思、攻难、克艰等共性特点,更有个人独有的特质。毕文柱同学寡言、稳重、沉着、睿智,注重实干,是一名耐力型学生;许秉文同学性格偏活泼,是一名比较随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善于归纳总结。两位同学在奥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相信并期待他们在2023年高考中能再次名震江淮!

文/毕文柱
“没有成不了的环,只是你我的努力不够;没有断不了的键,只是你我学识不够。”化学的魅力在于独特的结构和多样的反应性,这一点也深深吸引着我。我与化学的不解之缘从初中就开始了,我现在依稀地记得初中第一节化学课接触到的化学反应,铁在纯氧中的燃烧。虽然未能亲自做这个实验,但那副插图依旧印在我脑海中,在小小的玻璃瓶中,一根铁丝在其中闪闪发光。
到了高中,我也接触到了更深层次的化学,在广阔的物质世界里漫游。高一,在张恒喜老师的指引下,我开始走向化学竞赛。一开始也确实没有认真对待它,只是平时翻翻书,再听一点老师的课。在当时的潜意识当中,化学只是我的一个兴趣,没有认真地对待,以致于高一的第一个学期结束,我连无机化学都没看完,高一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自己也没有好好准备就走进了国初考场,还好那场考试发挥不错拿了省二。
高二这一年注定是沉重的,文化课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自己还要抽出时间留给竞赛。有几次的考试失利让自己陷入迷茫,不知道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也许是因为自己心中的那一份热爱吧,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没有谁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化学反应一般不跨过能垒,经过不稳定的过渡态,哪有反应的最终产物。后来我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入地学习,在《无机化学》中我看到千姿百态的分子构型,在《结构化学基础》中,我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晶胞,在《有机化学》中,我看到每个反应中电子划过的优美曲线……
自己四个月的停课学习是我竞赛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这段时间内,自己埋头于物质的世界中,看了一本又一本的化学书籍,做了一本又一本的化学笔记,那段时间虽然感觉挺辛苦的,但是自己的内心确实挺充实的。后来在外出培训的时候,我结识了一些大佬,在和他们的比较中,我才发现自己的渺小。不管是自己的理性思维,还是知识储备都和他们有着明显的差距。这次国初的成绩不算理想,但自己尝试过也就不会为此感到后悔。
现在反观自己的竞赛历程,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我觉得自己在竞赛学习中最大的漏洞就是没能够扎实基础,对于小知识点没能深刻理解并加以运用。自己一味地追求难的知识点,多看一些元素、晶体、有机反应,却忽视了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化学竞赛来说,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物质以及性质都记得,敏感的直觉、完备的逻辑分析能力才是真理。
每一个中间体代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过程,等待着下一个新的过程,最终保持低调(低能量)才能使自己完美(生成新的产物)。感谢出现在我竞赛生活中每个身影,因为有你们,我才能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最后送一句话和大家共勉,每一个过程都是可逆的,只有往前走才能使自己不会永远停留在起点。
文/许秉文
还记得那是高一的时候,一天晚自习,老师将有意学习化学竞赛的学生召集到了隔壁教室,预备参加化学竞赛。那时的我钦佩着季晓冉学长,期望着能和他一样在竞赛上取得成绩,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还记得当时的我去得有点迟,只能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听张老师讲课。听着老师对化竞的介绍与对我们的鼓励,逐渐地,我对竞赛愈发向往。一开始我们的学习是每周按时听学校的竞赛课,平日里翻翻一些大学教材。后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开始进一步领略了化学这一学科的魅力。无论是那些多姿多彩的无机元素与化合物,亦或是结构多种多样又极其美丽的配合物,还是那些精妙而别具匠心的有机合成……越是学习,我越是能发现化学这一学科的魅力;越是学习,我越坚定了继续走化竞这一条路的决心。
可是,前进的道路并不通畅;想要抵达终点,我必先跨过一个又一个过渡态。高中课程的压力,竞赛课程的高难度等困难始终伴随着我。我常常一小时又一小时地钻研课本,努力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常常一遍又一遍地温习着人名反应,试图在复杂的有机反应中找到规律……道阻且长,但我始终在坚持前行。时间转眼到了高二下学期,这时距离初赛已经并不遥远了,我便停下了高中文化课,专心致志学习竞赛。坐在教室隔壁的竞赛教室,与同样几个学竞赛的同学相伴,在日升与日落之间埋头于化学的世界中,探索着原子的碰撞与重组……虽然那段时间并不轻松,高难的竞赛习题与变化莫测的化学规律总是让我头疼不已,但在那段时间里,我真的很快乐。我埋头于化学竞赛,翻了一本又一遍教材,写了一张又一张试卷,弄懂了一个又一个知识点……
但十分可惜的是,最后竞赛的成绩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更没有能跟上季晓冉、王子羲学长的脚步。回头再反思学习竞赛的这一历程,自己也确实有许多地方做得还不够吧。但即使如此,我也绝不会后悔。至少我努力过,奋斗过,热爱过。
同时,我也想在此感谢这一路走来时支持我的老师、家长与同学们,尤其是我们的化竞教练张恒喜老师,在一路上真的帮了我们很多,也正是因为他的支持,我才能在化竞这条路上走到现在。“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竞赛到此已告一段落,在我面前的还有高考这座大山。淡薄功利,轻装前进;不计付出,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