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安徽省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分配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系统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为契机,建立科学规范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杠杆作用,遵循尊重规律,注重实效,客观公正,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机制,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原则
绩效工资的实施坚持公平、公正、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灵活分配的原则,要以工作实绩和工作质量为依据,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在建立科学、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基础上,依据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标准,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再分配。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校绩效工资的组织、指导、督查、协调和管理,学校成立绩效工资考核分配领导小组
组 长:王文永
副组长:赵士兵、朱绍琴、张家献
成 员:金永鑫、赵光旭、吕东、李恒泉、张明辉、杨宏林、柴化安、各教研组长、图书馆馆长、科学馆馆长、年级组长、主办会计。
四、实施范围和时间
绩效工资分配适用范围是学校全体在编在岗人员。实施时间为2023年1月1日。
五、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
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学校教职工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及教职工超工作量补贴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随着基本工资,学校规范后课补贴的调整及教职工超工作量津贴变动相应调整。
六、绩效工资的分配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
1.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分配
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及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每年按12个月逐月发放。
2.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
奖励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具体设立班主任津贴与教职工课时津贴两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每年按10个月考核发放。
①30%奖励性工资总额及资金来源
根据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及2023年两个学期教职工超工作量补贴测算需发放工资,其中财拨年30%绩效工资,不足部分由学校自筹资金解决。
理由一:我校人事部门核准编制为389人,实际在编在岗346人,学校属严重缺编单位,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超负荷工作。
理由二:我校作为省级示范高中,承担全县高考80%以上本科升学任务,学校中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事关全县教育的大局及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绩效工资改革应有利于充分调动一线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原则。
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具体分配:
a、课时计算
教师的周课时数=备课时数+折后授课时数+折后辅导课时数,其中备课时数=一个班的实际授课时数;折后授课时数=实际授课时数×学科系数(超出周基本授课时数部分系数增加0.1,毕业班高考学科学科系数同语文、数学);折后辅导课时数=实际辅导时数(45分钟为1课时)×0.5。
b、各学科学科系数

c、职工周课时折算
与2014年春学期同岗同责的职工周工作量按原来课时折算的计算。新增岗位、新增职责的职工工作量折算由校长办公会研究核定。
d、兼职人员周工作量折算为课时数

注:10--19人的教研组组长、副组长折算课时数减0.5,少于10人的教研组组长、副组长折算课时数减1,少于4人的学科组组长课时折合课数减0.5。
e、班主任月津贴:高一高二年级600元、高三年级700元。
f、学校行政班子成员工作量按授2班高二语文并兼班主任的教师工作量计算。
g、兼职领导授课时数折算后按校级领导减2,部门正职减4,部门副职减6进行计算。
h、在职教职工周工作量少于9课时的以9课时计算。
i、教职工当月无缺勤记录每周增加3课时。
J、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合计按每周2课时计算,由办公室、教科室负责考勤。
③每课时课时津贴14元。
七、本《方案》经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后实施,解释权在校长室。
寿县第一中学
2024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