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寿县第一中学 >> 教学教研 >> 教研动态
站内搜索

2010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评析和2011年高考复习的建议
来源: 寿县一中 毕德照   点击数:5566   更新时间:2010年06月17日
  一、总体情况
  试卷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和要求,没有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试题内容覆盖面较广,所有主体内容都有所涉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基本合理。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在考查知识的同时,结合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的题型功能,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能力要求。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同时注重考查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理论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和解决的能力。
  试卷中易、中、难试题所占分数比例基本合理,这是高考要求有较好区分度所必需的,其中,容易、中等试题主要分布在选择题中,较难试题主要分布在非选择题中。这样做符合题型功能特点,有利于考试的效度和评分的公平、合理。
试题中语言表述科学、严谨、简明,参考答案科学、规范。
试卷质量较高,能满足高校选拔新生的要求,同时对中学物理教学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特点
  2010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结构和题型稳定,仍然是七个选择题、三个实验题和三个计算题,没有出现难度很大的试题和偏题,总体难度适中。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理解,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1、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广。
  所有试题的考查均涉及多个知识点,克服了理科综合试卷题量少、考查面窄的缺点。如:第15题利用机械波传播特点来分析介质中的质点的简谐运动情况;第18题将含容电路与物体的平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20题是一道力、电综合题,所考查的内容覆盖了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内容;第24题综合了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电场和动量。选修部分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主要体现在第15题和第24题上。
  2、实验仍然突出电学实验。
  实验题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是简单的实验仪器读数,容易入手;第二小题是电学实验题,是每年必考的,也是考前大多数同学担心自己不会做的,这次的电学实验题是课本的一个重要实验的简单变形;第三小题考查的是实验原理和方法。
  3、试题体现出对运算能力的考查。
  纵观整个物理试题会发现有不少试题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如:选择题的第16、20题,第17题虽然不要求学生算出结果,但也要求列出相应的方程,三个计算题的求解,运算都是关键,尤其是第24题的第(3)小问。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也充分体现出考纲的要求。
  4、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试卷中很多试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入手,后面的两个计算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运算量,但每题的前两个小问较容易得分,整个试卷学生要想得高分或满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5、试题很好的体现出了新课改的精神。
  试卷中,要做好每一小题学生不是单纯的靠记忆,也不是题海战术所能解决的。平时学习中必须要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这也许就是今年高考的一种导向作用吧!
  三、2011年命题趋势
  1、命题注重对物理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从这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物理试卷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考查考生对重要物理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试卷中,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重要内容均有考查.这些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理工类学生所必需的物理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考查,能够较好反映出考生对中学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具备进入高等院校顺利学习的能力。
  2、注重以理解能力为主导的能力测试题。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10年高考中,以考查理解能力为主导的命题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1年的高考命题,这一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体现。
  3、关注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命题。
  《考试说明》指导思想要求:“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另外《物理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讲到:“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考试说明》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这点在2010年的高考中有所体现,2011年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4、关注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命题。
  《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2010年高考中出现了许多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境试题,特别是实验题极具代表性。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介绍的新知识在过去没有学习过,有时其介绍部分相当复杂,而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学过的知识结合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5、关注考查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理念在2010年高考试题中已经得到了体现。这两年是高中课程向新课标过渡的转折时期,可以预计在2011年的高考命题中,这一理念必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四、对 2011年的高考物理复习建议
  力学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复习中要紧扣大纲,抓住基础,将知识系统化,弄清物理过程,掌握物理规律,把握规律的适用条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复习:
  1、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2、突破难点,提升能力。
  一要突破知识自身的难点,如概念抽象、内涵深刻、综合性强、易与其他概念相混、运用时易发生错误;二要突破考生个人的难点,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在思维方法上、理解能力上、知识的缺陷与漏洞上等方面突破。在复习中,要透过现象,深入比较,构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网络;精选习题,强化训练,注重总结,找出学习方法的关键点。
  3、加强审题与建模能力的训练。
  一部分考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不够仔细认真,导致读错题,或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没有挖掘出来,最终不得分,因此审题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不少考生的建模能力也有待提高。高考试题中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如运动员交接棒、荡秋千、利用光电门测车的运动速度等问题,考生要通过阅读和理解题中给出的信息,理解物理情境,正确建立物理模型。
  4、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材取自于《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深入考查对实验理论的理解和创新。近几年的实验题都体现了对考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如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尤其是2008年、2010年的力学实验题均为设计性实验题,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高,在复习实验内容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实验都要到实验室重新动手做,不能只会做实验题而不会动手,2010年的实验题就在考查动手能力方面做了尝试,再者,做实验与不做实验留给考生的印象也是不同的,物理实验题也会在做过实验和没做过实验上作出区分的。
  5、精选习题,做好专题,优化训练。
  做习题可以对知识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特别重视对科技应用题、信息迁移题和开放性评价试题的训练。这类试题既考查考生对物理情境的分析和认知能力,又考查考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在解答力学综合题时要做好四个分析,即受力分析、运动情况分析、动量分析和能量分析,从近几年此部分的高考试题来看,趋向于“浅、广、新”题型发展,考生应该摒弃题海战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6、加强计算题的解答规范训练。
  物理计算题是按步给分的,解答过程中需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数学步骤,而不少学生在答题时不够规范,导致无谓失分,因此加强计算题的解答规范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阶段乃至各个环节都需要慎密设计,要讲究科学、合理,做到有序、有度、有方。
 
上一篇: 温家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下一篇: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与思想》(共140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 皖ICP备09011360号-1 皖六公网备3424012012033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新城区楚都大道与状元路交叉路口 邮编:232200 电话:0564-2766233
Copyright @ 2009-2010 皖西电脑提供技术支持六安新闻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