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寿县第一中学 >> 教学教研 >> 教研动态
站内搜索

2010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生物试题分析
来源: 寿县一中 葛子元   点击数:4396   更新时间:2010年06月17日
  2010年,安徽省迎来了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二次高考,在理综试卷中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分值的设置,与2009年一致,并承接了2009年命卷的模式。今年试题给笔者的感觉是诚信于《考试说明》,立足课本,突出主干,彰显了“创新”。
  1、试卷特点:
  1.1、试卷平稳,遵循考试说明
  今年命题的导向是以“稳”为核心、稳中有变,立足基础、突出主干,能力立意、锐意创新。单从试卷生物部分来看,总体感觉题目较新颖,但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书中“核心”内容,所以做题时感觉比较顺手,选择题设问清楚,难度有所降低,非选择题的部分题有点难度,但试卷总体难度适中,感觉比较平稳。全卷考查的知识点均是《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内容,并且重在考查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1.2、 注重基础,考查主干知识
  试题充分体现了2010年考纲的要求,试卷中各个模块分值分布比较均衡,其中第1、2、29涉及的是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第2、3、4、31的Ⅰ涉及的是第二模块《遗传和进化》,第5、6、30题涉及的是第三模块《稳态与环境》,31题的Ⅱ涉及选修1和选修3的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工程、试卷重点考查了高中生物学中必修部分的主干知识,如代谢、遗传和调节等,部分试题是以课本知识为素材,通过改编、组合、延伸和拓展而得到的。如第1、2、4、5题等,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影子。第2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裂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立意新颖,但考查的还是基本知识。选择题第6题设置了10个物种,每个物种又分两个种群,针对种群的特点和群落的丰富度的考查;非选择题第29题在课本原有的反射弧的结构和体液免疫的基础上改编而成一道综合题。
  1.3、 立意新颖,考察综合能力
  试卷立意新颖,侧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选择题第3题关于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的知识考查,要求考生能够看懂曲线,整合有关知识;第29的第Ⅱ题,以今年春季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的严重干旱为背景,考查有关实验知识,试题背景知识新颖,但难度不大;第30题神经调节和免疫虽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但是命题新颖。
  1.4、 注重实践,侧重实验考察
  在90分的试卷中直接考查实验设计的是第29的第Ⅱ题,占10分,其它题的设入也离不开实验的介入,例如第3、6、30的(2)及31题,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如何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现象等材料,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对新一届高三复习的启示
  2.1、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在复习时根据新《课标》和《考试说明》,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梳理,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把握“全面”,同时根据高考中分值,其中选修约占总分的10%即9分,并且它主要考查的层次为识记,把课本看熟就可以了,所以复习重点是对必修教材进行“攻坚”,尤其要对必修中的主干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科内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能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避免知识性失分。
  2.2、关注热点,联系实际
  近年的高考试题中,经常把教材知识与科技进步,社会热点,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或重大事件相联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入一些身边的与生物科学相关的事件,如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学术成果,流行性疾病等,通过介绍再结合一定的练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防止思维性失分。
  2.3、重视实验,培养能力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物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学生通过实验有助于加深对生物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实验能力也是提高应试水平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现在高中新教材中不仅实验数量加大了,实验类型也大大丰富了,加之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实验的方式和方法在不断变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量带学生把一些实验做做,最后把《考试说明》中规定要掌握的实验分门别类,然后进行专题复习,做到有的放矢,防止技能性失分。
  2.4、精做习题,掌握技巧
  高三复习时,首先要分小节做练习,再进行单元检测,最后进行专题和综合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审题、解题等能力方面的训练,高考题信息来源广泛,陷阱设计巧妙,有的还含有隐含条件,有的含有迷惑条件等等,只有通过训练才能找出学生的问题:是审题不清还是语言表达不够合理。从而找准原因,强力纠错,规范语言表达,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另外在复习知识点时,教师要精选习题,做一些基础题和经典题,不能让学生陷入题海战,要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举一反三,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的方法和答题的技巧上,但是对一些大多数同学易犯的错误,必须不断强化训练,最终消除错误,达到共同提高。
 
上一篇: 温家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下一篇: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与思想》(共140页)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 皖ICP备09011360号-1 皖六公网备3424012012033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新城区楚都大道与状元路交叉路口 邮编:232200 电话:0564-2766233
Copyright @ 2009-2010 皖西电脑提供技术支持六安新闻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