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
忽然听不到了细雨敲打玻璃窗的乐声,有些不适,下意识望去,一道金色的阳光从外面射在了我的脸上,又如碎金般铺满了报告厅。 回过神来,继续盯着教授的眼睛,他的“天籁之音”飘入我的耳朵。大屏幕上的画面不停地变化,清华大学的李兆龙为我们传授着初高中的化学知识,与我们分享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我在讲座上第一次接触到了中间体自由基,了解了自由基概念的形成。虽然教授讲的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但由于我对化学充满兴趣,我依旧渴望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八年级我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在一次一次的学习中,我爱上了化学,我想进入化学的奇妙世界,探求化学的奥秘。分子,原子,电子,离子,夸克……我被从未见过的微粒世界深深吸引。化学使生活多姿多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便利。我已是一位准高一学生,在高中三年我准备参加化学竞赛,挖掘自己的潜力,争取获得高名次,为了继续培养自己的兴趣,也为考入理想的大学而努力。
晚上,马菁汝教授为我们带来讲座——《中西美术教育比较》。我感受到了美术艺术的魅力,也看到了许多的名家画作,抽象派、印象派等画作各有各的独特魅力,蕴含着深层内涵。身为一个女孩子,不知为何我竟对艺术没有太大的向往,却乐于欣赏精彩的画作,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室友们的欢声笑语又给我注入了新的活力 。“嘿,姐妹们,沐浴去!”宿舍里公认的一位女汉子大手一挥,吆喝道。“行了行了,”寝室长发话了,“淑女点,快走吧,一会没位置了。”众人笑了笑,勾肩搭背地朝浴室出发。
一天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收获满满的我们微笑着向今天告别,期待着美好明天的到来!
(金琪 7月19日晚)
随感
“叮铃铃,叮铃铃……”在清脆的铃声中,我们起床了。今天早上,北京下雨了,也许对于许多人来说,下雨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这群早上要晨跑的孩子来说,可谓一件幸事。
在食堂吃完早饭,我们便很快进入阶梯教室,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今天的课程是化学,我们在李兆龙老师的带领下体会到了化学之美。他向我们细述了化学学科领域的动态前沿,展示了化学世界的无穷魅力,激发了我们学习化学、投身化学科研殿堂的坚定信念。也让我们明白了化学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基础,也是解决未来问题的手段。
吃完晚饭后,我们又在阶梯教室里聆听了关于《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的专家讲座。这让我了解了东方绘画多以切线造型塑造形象,色彩从属,而西方则是用色彩,光影明暗来塑造对象。
这一天,我们过得不仅很充实,而且了解了很多知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沈忠楠 7月19日晚)
随感
终于时光轴划过了十二天,到达了属于我们的筑梦第十二天。早晨,助教老师的哨声一如既往地响起。起床,洗漱!揉揉惺忪的眼,咬咬牙,大家爬起了床。
大口呼吸几次首都清新的带有些许芳草和泥土香味的空气,理理书包,走进演播厅。开始一天的学习之旅。今天的主题是高中的科目——化学。经验丰富的李老师带我们走进神奇的化学大世界。教室外,有鸟语,闻花香。而教室里,祖国的花朵正灿烂绽放。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讨论。虽然一些知识还未接触,但同学们抱着对知识极大的渴望,及时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耐心的李兆龙老师巧妙地化繁为简,解决我们的疑难。让同学们实在是佩服。
夜幕降临,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马教授为同学带来一场视觉上和听觉上的饕餮盛宴。同学们徜徉在欧美艺术与中国古典艺术共同汇成的海洋中。我们体会到了欧美艺术与中国古典艺术的不同。一个写形,一个传神。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国传统古典的美人让同学们为之震撼。观止,雷鸣般的掌声响起,送给我们的领航员。一天的科学与艺术交杂的表演落下帷幕。
这一天,我们受益匪浅。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对高中文化课的预习及了解程度,更在美育方面有了自己新的认识。同时,我们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要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对这个美丽的世界有更细腻的观察。
我们期待再一次的日出,期待更好的自己!
(曹鹏程 7月19日晚)
随感
寿县一中创新班紫荆研学活动的21天,如今已过去了一半。而今天,是我们创新班学子们在北京研学的第十二个日子。
这一天,上午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李兆龙教授给我们的有关高中化学预科学习的讲座。李老师的讲课深入浅出,从化学的知识概念开始,再聊至化学的发展前沿,最后到清华大学化学研究的斐然成就。今天上下午的预科学习,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更是让我们对化学这一门学科有了深刻的认识。
初中时,我们还以为,化学很容易,化学试卷随随便便都可以考60分满分。而这次预科讲座,李老师告诉我们,初中化学,多是定性,而到了高中,化学则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化学的学习,将来应更为认真、仔细,而不是眼高手低、自以为是。
他语重心长又不失诚恳的语气透露出,化学,其实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心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他那关切的目光告诉我们,学好化学,也自然而然成为了这个时代创新优秀人才的标准之一。
虽然,化学预科讲座的授课中,有很多高深的概念是同学们未知的,不免晦涩难懂,但是,很高兴,大家都能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尝试着去理解这些学问,并能学有所成。而且,同学们在提问这一环节中也表现得很积极,李老师也予以耐心地答疑解惑。一切都令人满意。
晚上,华夏园教育请来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马菁汝教授,为我们作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的研究报告。马教授阅历资深,经验丰富,可谓学识渊博。介绍中央美术学院时,她绘声绘色,以长远的眼光将许多现状对我们一一道来。在中西美术教育与鉴赏的比较当中,她客观地表达了自己对两者的态度,让我们显而易见看到了中西美术的多方面的区别与特色。
通过今晚的学习,我们明白,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不能一昧地死读书、读死书,业余时间也应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这么做,我们便更有可能成为新时代的一名创新优秀人才!
一天的学习下来,一如既往地,受益匪浅,收获满满。即使学习的道路崎岖不平、跌宕起伏,可我们创新班的学子皆能克服,在未来未知的道路上开拓进取、不断进步!相信创新班的师生,每一个明天,都会是希冀无限、前途无量!
(周晓乐 7月19日晚)
成长,青春的花
希望之光的影子在天际处渐渐消失,同学们又换上了新的面貌。
青春的火焰在操场上狂跳,富有朝气和力量。汗水渐渐透过白衬衫,同学们的身影又渐渐拉长。
新的课程又来了,一个声线调皮的地理老师踏着同学们的好奇心走上讲台。智慧之光变得不再那么锐利与冰冷,老师的幽默与故事常常使我发笑,想必这就是至高的智慧。仿佛一出小品,同学们都很认真很享受。
午饭后,第五组的薛瑞同学与几位女同学排练话剧。他们都很投入地练习英语,有感情,有动作。薛瑞同学虚心听取女生意见,主动谦让,声情并茂,让我深深感到第五组的温暖与风度。
无声无息地延伸着的,是第五组同学间的感情。牛靖宇的稳重与专注,毕硕的乐观与合群,张文杰的幽默,都深深地映入每位五组同学的心间。
青春无言,如花儿初绽时的憧憬与向往,稚嫩的花瓣越变鲜艳,有光与水的滋养,于是便有微笑。漫长路途间,有花树遍布,可以欣赏与栖息,岁月清浅,有少年奔跑在阳光下的痕迹。
我们的未来长着青春的模样,有风扬发丝,有饱满的精神流露。少年洋溢青春的魅力,笃定地奔跑,充满朝气的五组同学,在今天又体验了青春,快乐。
五组同学们,我们都会快乐地长大。
(第五组通讯员:张道义 7月19日晚)
.png)
.png)
.png)
.png)
.png)
.png)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