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不怠终有成
学习中,我们有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我已经很努力了,但学习效果一直不理想,学习效率特别低。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习不善于思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存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如对学习的内容缺乏深度的思考,往往是唯书、唯师,甚至是“人云亦云”;课堂上不主动去思考问题,更不主动去回答问题,使自己成为了课堂的“局外人”;课下处理练习时很少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课外对研究性学习不感兴趣,从不参与;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往往爱“ 钻牛角尖”,不会从多角度看问题等等。如果你存在着以上这些问题,那就意味着你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这当然会影响到你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历来强调学习者必须注意学与思的统一。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教育家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则更加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些至理名言至今对我们的学习还在产生重要的影响。综观世界各国教学大纲也无不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国新高考方案中,除了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及运用能力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外,还明确提出“要重视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中学教育的目标之一。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前提。思考不仅是学习的先导,更是深化学习的路径。善于思考是每一个学习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因为只有思考才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才能更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众所周知,随着新高考的不断改革,国家在选拔人才时更看重人的创新能力,而每年的高校自主招生中,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学会思考,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去独立思考,培养善思、会思的习惯和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我的心得体会,给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
一、善思、会思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个有心人,不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积极参与到各种具体的活动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要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要着眼于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开始便已成功一大半,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慢慢,你会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改变。
二、同学们要从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以预习为例我们可以把预习的方式由浏览型改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预习中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的形式,诱发自己独立思考。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某个结论的获得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
三、保持专注,自己动脑,形成自己的想法专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几乎有些奢侈。
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情时,我们的注意力总是自觉不自觉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手机屏幕亮了响了,忍不住要去看看;有什么刷爆朋友圈的娱乐八卦,忍不住要打开看看;有什么有趣的链接,控制不住一个一个点进去。就这样,时间一点点流逝,我们感觉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有时无从筛选,只是跟着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任思绪游走;有什么问题,直接上网一查,什么答案都能出来,我们几乎不用思考。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有害的。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保持专注,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先动脑。
当遇到问题,首先给自己一个空间,沉下心来,想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背后到底是哪方面的疏漏和缺失造成的。
形成自己的想法以后,再去上网查查是否有类似或相关的情况,别人是怎么解决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你的思路和他们的思路有什么不同,你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哪些。只要持续的刻意练习,我们便可以形成自己清晰的思路和见解。
四、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多读不同类型的书,接受不同的观点
大多时候,我们接受到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比如我们听说了某个概念,了解了它的含义,却不知道它的来源和依据。再比如,我们得到了一个简洁概括的科学理论,一般我们用的到会直接引用,却很少去考虑这是谁通过怎样的科学实验论证的,论据是否充足,有什么适用范围,存在什么特例。有的人收藏了很多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不进行知识体系的搭建,这些零星的信息只能成为一盘散沙。建立知识体系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得到系统化的知识,方便调用,知识储备多了,自然可以增强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如何搭建知识体系呢?我们有两种路径:对于碎片化的信息,可以选择由点到面的方式将自己收集的信息做个整理,删除无用或过时的信息,再做分类、贴上标签, 每当接受了新的信息,就放到相应的分类中,这会使你的信息库的信息逐渐产生关联,由点及面,逐渐“自成一派”。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存在困惑的问题,可以选择由面到点的方式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可以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做个梳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人物等诸多方面。
在整理好自己获得的信息的同时,多读不同类型的书,接收不同的观点。这样,我们获得的知识多了,就为我们提升思维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同学们:天道不一定酬勤,勤于思考比勤奋学习更重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做今天的学习成功者,未来的社会中坚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