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寿县第一中学 >> 信息公开 >> 教学教研
站内搜索

寿县一中课程规划和建设(二)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11619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0日

第三部分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一、组织保障为了更好地深化课程改革,学校全面动员,全面部署,成立了寿县一中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各相关职能小组,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依据安徽省深化课程改革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作。学校课程建设组织机构与工作任务:

组织

名称

组织成员

任务简述

课程领导小组

校长室

根据办学现状,具体决策、规划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定位;

引领、指导课程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确定每学期课程教学工作重点;

分配资源,提供保障。

教导处

 

主任

副主任

制定各类课程方案;

具体安排、部署学校课程教学工作;

落实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常规工作;

组织开展课程的评价。

教科室

 

主任

 

对课程策划和管理提出建议;

配合教导处完成课程及相关制度的梳理;

认真组织、修改、编辑教师教学反思和专题科研论文。

年级部

年级教学主任

随时关注本年级课程教学质量,及时与年级组成员进行沟通;

及时向教导处反馈年级组课程教学情况;

做好本年级质量分析,召开好年级组质量分析会。

教研组

教研组长

清晰本学科组现状,组织组员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

确定每学期本组教研专题,认真组织好教研活动和校本研修活动;

认真关注、积极引导组员专业发展,组织开展行动学习;

抓好教研组常规工作,对组员进行教学常规考核。

备课组

备课组长

认真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和本年级学科资源的建设;

组织开展备课内的听课主课活动,协同作战,整体提升;

配合教研组长做好专题教研活动。

教师

全员

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课程的实施能力;

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行动学习,不断反思与改进;

开展校本行动研究,分享实践智慧。

 

二、资源保障

做好深化课程改革专项经费预算,努力争取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加强硬件设备建设,保证满足课程改革需要;合理调配学校可用资金,优先保证深化课程改革所需经费;利用绩效工资的实施,有效激发教师开发开设选修课程的积极性;加强课程改革形势下的研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师资培训,在专家引领下努力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程管理制度保障

1、必修课程的管理制度

必修课程管理制度

管理内容

制度名称

质量目标管理

《寿县一中高考绩效管理办法》

《寿县一中学年质量目标管理方案》

课堂教学管理

《寿县一中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寿县一中教研课管理办法》

《寿县一中教学调研管理办法》

《寿县一中课堂教学多媒体使用规定》

《寿县一中教学交流考察规定》

《寿县一中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寿县一中备课常规管理办法》

考试管理

《寿县一中考务培训规定》

《寿县一中监考工作管理办法》

《寿县一中大型考试命题工作规范》

《寿县一中考试质量分析规范》

《寿县一中图书馆教育资源借阅办法》

《寿县一中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办法》

《寿县一中体育艺术教育资源使用规定》

教育质量考核

《寿县一中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

《寿县一中教研组考核办法》

 

2、选修课程的管理制度

选修课程的三种组织方式

紧密型课程组织方式——以课堂为主要载体,固定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确定的上课人员,严密规范的课程系列内容。知识拓展类、部分兴趣特长类、部分职业技能类的选修课程都属于紧密型课程。这类课程的规定性很强,便于组织和管理。

半紧密型课程组织方式——以课堂为重要载体,同时注重课外实践活动。较固定的上课时间和地点,确定的上课人员,较严密规范的课程系列内容。部分兴趣特长类、部分职业技能类的选修课程属于这类半紧密型课程,课程的组织实施有一定的动态变化性,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和技术要求。

松散型讲座、活动课程组织方式——以讲座、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等方式为主要载体,不固定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不确定的上课人员,较自由的课程活动内容。《循理大讲堂》、“远足古城”主题体验课程等就是典型的松散型课程。这类课程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参与自由度。它给予学生最大的选择性,完全开放、自主、个性化的接受和体验并存的教育过程。这类课程需要教师有效地抓住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前充分设计好讲座内容或活动方案。

3、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相关制度和办法

 

校本选修课程管理制度

管理内容

制度名称

课程资源管理

《寿县一中任课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寿县一中循理大讲堂实施办法》

《寿县一中校本选修课程申报办法》

《寿县一中校本选修课程审核办法》

课程实施管理

《寿县一中校本选修课程选课手册》

《寿县一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寿县一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评价管理

《寿县一中校本选修学分认定办法》

《寿县一中校本选修课问卷调查》

《寿县一中校本选修课教学调研办法》

《寿县一中校本选修课认定办法》

《寿县一中校本选修课精品课程评选办法》

 

第四部分  课程资源与保障

一、课程资源

学校结合学生需求、教师兴趣和特长、自身条件和当地教育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和引进后二次开发等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课程改革。

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种类、数量和获取途径;制定特色课程资源标准,增进特色课程资源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库,促进课程资源共享;与优质课程研发机构合作,联合研发与应用高质量课程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建立深入合作,极大拓展课程资源边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二、课程保障

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特色、品牌的根源所在。学校在加强国家必修课程的合理配置的同时,尤其要重视校本课程的管理与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区等诸方联动,需要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诸管理要素并举。课程管理委员会根据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明确深化课程改革的任务,制订学校课程方案,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的力量,确保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全面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施作出科学的决策和部署,做好新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课改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保证新课程实施的质量。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课程实施管理领导小组、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新课程课程设置管理领导小组和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校成立教学研究所,下设六大研究中心:学科竞赛研究中心、自主招生研究中心、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中心、高考研究中心、循例强基(创新)班(教学)研究中心、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中心等其中,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责一是结合学校发展新要求,制订和完善《寿县一中校本课程建设和开发方案》;二是认真做好校本课程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三是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该研究中心下设课程发展专家小组、课程实施管理小组、课程评价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评价与推广。

⒈ 寿县一中新课程实施管理领导小组

 长:王文永

副组长:赵士兵  朱绍琴  张家献

成  员:金永鑫  赵光旭  吕 东  李恒泉  杨宏林  张明辉   柴化安  聂圣王  王兴毅  刘长青  赵婷婷  

⒉ 寿县一中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长:王文永

副组长:赵士兵

成   员:赵光旭  吕 东  杨宏林  张明辉  柴化安   聂圣王  王兴毅  刘长青  赵婷婷  

寿县一中课程设置管理领导小组

 长:王文永

副组长:赵士兵

成  员:赵光旭  吕 东  杨宏林  张明辉  柴化安  刘长青  赵婷婷  

⒊ 寿县一中学分认定委员会

 长:王文永

副组长:赵士兵

 员:教务处  年级部  教研组长  备课组长

⒋ 寿县一中学生选课指导中心

 任:王文永

副主任:赵士兵  朱绍琴  张家献

委  员:金永鑫  吕 东  赵光旭  李恒泉  杨宏林  张明辉   柴化安  聂圣王  王兴毅  刘长青  赵婷婷

 

二)师资保障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师的自主性、智慧性,尊重劳动与智慧。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效培训,提升课程开发的执行力和深化课程的研究力。原则上要求教师人人能够开发及开设一门以上校本课程。

让学术性始终贯穿于课程开发管理的五个主要阶段:课程设计、课程选择、课程教学、课程评估、课程发展。实行“成熟一门开发一门,实施一门评估一门”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制订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规划校本课程开发的近期目标和长远愿景,宏观上对全校教师进行引领。

三)条件保障

适时调整课时结构,保证具有足够的单位时间用于校本选修教学活动,每周安排足量的用于包括国家课程中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和其它各类校本选修课程的走班教学。

充分整合学校教育场所,最大效能的利用好科学馆和体育馆,同时利用一批学生社团活动室、功能实验室用于走班选修教学。走班教学期间也利用部分正常教室进行活动。

学校每年拨出一定办公经费注入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基金,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课改经费,鼓励学生向社会筹集社团活动课程经费,在财力上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寿县第一中学

20229月


上一篇: 关于做好2022—2023学年度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 寿县一中课程规划和建设(一)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 皖ICP备09011360号-1 皖六公网备3424012012033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新城区楚都大道与状元路交叉路口 邮编:232200 电话:0564-2766233
Copyright @ 2009-2010 皖西电脑提供技术支持六安新闻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