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寿县第一中学 >> 教学教研 >> 教研论文
站内搜索

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陈宏武   点击数:2586   更新时间:2009年06月13日
编者: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中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具突出的现实意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就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土义教育的目标和实施意义,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作深入探讨。
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陈宏武
 一、爱国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定义:爱国主义就是指千百年来,在共同地城、共同文化、共同生活中形成对自己的祖国的主权、领土的热爱和维护其完整性的巨大责任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乡土人情等极其深厚的感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目标: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爱国土义教育,不仅要使青年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情感,同时培养他们追求祖国的进步、独立、自由、富强、平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责任感,形成将来报效祖国,积极献身祖国建设事业伟大实践活动中去。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必要性与现实性
  可行性:学校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均可进行此项教育。但地理科学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爱国土义教育好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条件。例如: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过程中,可以认识到祖国辽阔疆域、复杂的气候、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矿产、富饶的物产、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也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激发建设祖国的热情,树立建设好伟大祖国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必要性:中学生是廿一世纪的主人,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对他们进行科学的人口、资源、环境观教育、科学的国情观教育、将对中国未来实施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首先,就是让他们认真了解祖国,深刻地认识祖国,形成关于祖国的科学世界观;其次,引导学生将关于祖国感性和理性认识升华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后落实到积极地科学地建设祖国的伟大行动中去。
  现实性:目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要求更应加强爱国土义教育。国际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使未来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在国内,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国际联系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能否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腐蚀,将势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富强。尤其当前我国各项改革进入艰难的攻坚阶段,尤需更多国民给予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因此,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勇敢站出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这块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错误思潮作斗争,坚定下一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决心,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爱国土义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当前,地理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使提高中学生地理综合素质成为地理教学新目标。地理教育工作者应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端正教学态度,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渗透到地理知识传授、地理技能培养、智力的发展中去。
  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
  国情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实基础和有效手段。中学地理教学又是进行国情教育的主阵地,围绕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分三个步骤:认识祖国——“知国”;热爱祖国——“爱国”;保卫和建设祖国——“报国”。知国是爱国土义教育基础,是国情教育浅层次目的,爱国和报国是爱国教育最终目标,也是国情教育的深层次目的。从知国——爱国——报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层层推进,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催人奋进。
围绕国情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二分法”、“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即讲清讲足国情优点,又不掩饰国情的缺点和问题。以国情优势,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情。以国情劣势激发忧国心、爱国情。爱国情、忧国心唤起学生报国志。        
  爱国主义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体系着重圈绕人地关系逐步展开,如何处理好人地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地理课的爱国土义教育必须与此结合,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为将来投身社会,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科学地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爱国主义教育与多种教育手段相结合。
  与传授地理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相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教师进行地理知识的传授、地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落实的。是在学生逐步学习地理学科的整体知识、基本规律、基本观点的过程中认识、思考、潜移默化而载入心田的。所以爱国主义教育要有知识性,要以地理知识为载体来进行,避免爱国主义教育夸夸其谈,牵强附会。同时,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要有思想性,有一定的教育目标,真正做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地理教学中去。因此,必须对地理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及目的进行认真的钻研与透彻的分析,制订出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平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纲要。成为地理教学依据,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相结合。
  第二课堂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定期举办地理墙报,建立地理园地,开展地理知识演讲,国情、国策教育报告会,同时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进行人口、资源、环境状况调查,撰写地理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办事态度,增强振兴民族、发展经济的责任心。
  与时事教育相结合。
  联系当前时事热点结合到地理教学中进行。经常把各种传媒与地理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各种信息进行整理,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到学生中去。例如,将频繁而严重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西藏问题、国际上地区冲突、全球性金融危机、加入世贸,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北京奥运、科学发展观、能源粮食生态安全问题等相关内容适时介绍给学生,激励学生能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强烈爱国热情鞭策自己发奋图强,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和统一,将来更好地科学地建设国家,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上一篇: 关于对文科综合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改进教学的几点意见
下一篇: 无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 皖ICP备09011360号-1 皖六公网备3424012012033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新城区楚都大道与状元路交叉路口 邮编:232200 电话:0564-2766233
Copyright @ 2009-2010 皖西电脑提供技术支持六安新闻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