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寿县一中高三(11)班班主任田先国老师
今年28岁的他看上去就象邻家大男孩,他就是寿县一中高三(11)班田先国老师。一中是田先国的母校,他从这里出发,考入安师大化学系。2006年毕业后,田先国回到家乡寿县,站在母校的讲台上,从事三个班化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2009年是田老师迎来的第一届高考,田老师所带的高三(11)班74人报考,本科达线51人,其中一本17人、二本24人、三本10人。特别值得肯定的,有4位择校生达一本线,如袁磊同学608分、刘杨同学605分、张小庄同学583分、田绪婷同学584分;两名借读生均达到本科线。
高三(11)班能取得如此骄人的高考成绩,是与班主任的辛勤工作和认真备课是分不开的。由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禀赋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班级的学生在性格特征、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差异很大,要把一个班几十名学生都教育成才,引向成功的彼岸,确实需要耐得寒彻梅花苦、寂寞书桌冷。
想让做一名好班主任,相信上课要“过得硬”,学生才能信服你。刚带高一时,田老师经常备课到两、三点钟,40分钟的课,要花5—6小时去准备,为得是给满学生“一碗水”。经过校领导的关心、老教师的传、帮、带,加之自身的勤勉努力,田老师不仅胜任了班主任的工作,而且还带了三个班的化学课,积累了一定的班级管理经验。
田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要把真爱献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发自内心为他负责。高二下学期一次月考,(11)班考得非常差,很多同学成绩下降。班会上,田老师分析同学的成绩时痛心疾首,失声痛哭,同学们被触动了,当他们真正认识老师这种真诚的关爱,他们学习的热情、勇气和动力才真正象火山一样迸发出来。
在班级管理中,田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管与放相结合。即:管大放小,管主放次,层次分明,授权负责。精心组建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做为班主任的贴心助手,帮助班主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奖与惩相结合。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使表扬的学生增强荣誉感和自信心,扬长避短,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受到批评和惩罚,便会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抵触情绪、自暴自弃,很难进步!因此,在教育学生中,田老师注意发现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高一开第一次班会时,田老师跟学生这样说过:“你们这样的年龄、除了触犯法律以外的其他错误都允许犯,但不允许犯同样的错误。”成长的岁月,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客观上说,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黄金和污泥,阳光与阴影,优点和缺失,作为班主任,年岁长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应该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并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是老师的职责所在!
严与宽相结合。中国有名古训:“严师出高徒”。任何时候对学生严管都是正当的必要的,缺乏严格的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家长和学校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要严而有尺度,严中有爱。在严管的过程中主动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宽容不是放任纵容,而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和宽容。作为班主任要容得下学生犯错误。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田老师,我特意请田老师在“园丁风采”的校园宣传栏前留影。但愿有一天,田老师能带着我们的祝福进入光彩照人的“园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