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jpg)
.jpg)
现场参加人员:校行政班子成员 高三(27)班、高三(28)班、高三(29)班、高三(30)、高三(31)、高三(32)班学生和班主任老师
国旗下讲话: 高三(32)班 王 洋
尊重规则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三32班的王洋。 今天我晨会演讲的主题是
溪流循着两岸的规则,才能勃发出势不可挡的汹涌;竹子沿着竹节的约束,才能蓄势出直冲云霄的气魄。规则是经历长久岁月而后总结而出的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是维持集体,社会井然的刻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则是我们每一个参与集体生活的人都应铭记于心的本分。
康德先生曾说:“有两样东西总是令人心生赞美,满怀敬畏;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我的心灵就越是充满这爱与畏: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遵守规则一是束己修身,二是虑己及人。
束己修身外化于行,是为人之最高规则。陈晓兰,一个与假劣医疗器械斗争了10年的白衣天使,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划破了企图阻挡阳光的那抹阴霾,驱散了模糊时代精神的尘埃。当一些医生在破坏规则,谋取利益的时候,只有她守着自己内心的崇高,时刻铭记着行业规则,人心底线,不做苟且谋利之事。当众人嘻嘻皆为利嚷,规则岌岌可危的时候,她挺身而出,用规则作盾,以正义为枪,去戳穿那些肮脏的谎言,维护白大褂的纯净。
遵守规则是勇于承担的气魄,是坚守正义的原则。
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自己的一块地皮和20本古书赠给当地的一所学院。哈佛大学一直把牧师的这批书籍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大火发生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定,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了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灾难过后,这本书成了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情况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谢,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随之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在情谊面前,哈佛选择了恪守规则。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理念,也许就是其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却创造无限辉煌而享誉全球的原因之一。规则是对所有人的,规则高于一切、大于一切。这是对规则的敬畏,也是对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好诠释。
规章法度的至高点是修身,养性,明德。事实上,很多人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此时规则常为维护集体利益的底线,也是约束。
律己及人,止行于微。考虑违反规则的后果,担忧自己的利益受损,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可现实往往差强人意。10月28日10时8分,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入长江致15人死亡。11月2日,重庆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事发当天,48岁女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地点与司机发生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开车的司机,司机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之后,车辆失控,坠入江水。几句口角竟让整车人命陨长江,悲痛,悲哀!女乘客和司机争抢方向盘,漠视他人生命,最终赔上自己的生命。破坏规则的后果,即是生命的遗憾。若是二人早知如此,是否还会如此选择?
同学们,规则是我们为人的底线,也是我们成熟的标志。规则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应成为我们不可忘却的一部分。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遵守社会规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社会规则又分为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不同的举措。出门在外,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互相礼让;出席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尊重他人。而作为学生,校园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遵守校纪校规,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应时时铭记于心。当在食堂里排队打饭时,我们是否可以文明礼让,排好自己的队伍;当我们在操场休闲时是否应当注意自我和他人的安全,合理安排自己的运动;当上下楼梯时,我们是否需要减缓步伐,不与人争抢;当在寝室住宿时,我们是否能够不使用大功率电器,以防火灾•••这些都应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追溯至古,古人讲究修身养性,束己即修身;用法律规则约束自己,从而使遵规守则成为自己的秉性,即为养性。修身养性,君子之始也。作为当代学生的我们,亦当引先贤之流,惠材木之渴。用道德修养培育规则意识,以守内德修尊外法,做古之君子,今之学者。
同学们,法为国维,德为树人,遵法立德,方才为材。
愿每一位一中学子都能在规则的护航下度过美好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