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略显滞后,缺乏信心。他们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自我评价“很蠢”、“不能干”、“很笨”等,导致其在集体场合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活动,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些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常常逃避,不敢面对现实。像这些情况多是家长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
1、过于否定,过于严厉。有的父母总是轻率地否定孩子想试一试的举动。父母常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行”之类的话,导致孩子产生消极思想,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自卑。
2、过分溺爱,代办一切。许多家长对孩子采取过度的保护措施,认为自己孩子小,这不行,那不能干,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使其缺乏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得不到一点肯定,对任何事没有一点信心。
3、过高期望,过高要求。当孩子稍稍懂事后,开始注意别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有的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来要求孩子,而孩子常常因为难以达到父母的过高要求,得不到一点赞赏也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失败的挫折感,自信心也得不到发展。
4、优缺对比,评价不适。孩子总是通过别人的眼睛认识自己,依靠心中的权威人物来评价自己。而有些家长总是横向比较,喜欢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总是发现不了孩子的“闪光点”。评价自己孩子太笨,以致会使孩子有“己不如人”的感觉,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